书本如同孩子们的宇宙,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想象。步出室外,广袤无垠的世界则化为孩子们的篇章,每一行都描绘着生活的色彩。4月12日,M6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两校区七八年级共2000余名师生整装出发,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展开了一次精彩的研学之旅。七年级以博物馆课程为主,八年级以都江堰-青城山课程为主。他们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走出教室,用脚步丈量知识的广度,用心灵感受文化的深度。让我们跟随各个课题小组的脚步,一起感受七初“行走的课堂”的魅力吧。
七年级博物馆课程
大熊猫人工繁殖与自然繁殖的对比研究
走出去,世界就是孩子的书本。七年级大熊猫研学小组前往卧龙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大熊猫。各小组根据拟定的研究目标对大熊猫进行细致的观察。同学们通过文字记录、摄影摄像、与饲养员叔叔交流的方式探秘大熊猫的习性、形态等特点。
Discovering English Through Museums
学习不只是坐在教室听讲,还需要外出亲自探索。《Discovering English through Museums》课题前往金沙遗址博物馆进行课程研学。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依次参观遗迹馆和陈列馆的四个展区,经由金鹿之苑,最后在乌木林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黄金面具”。大家领略了独特的古蜀文明,与三千年前的人类来了一次“亲切交流”。跪坐人像、黄金面具、太阳神鸟都是如此的耀眼,让同学们感到无比自豪。
穿越汉唐指南——汉唐居民城市生活研究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梦回大唐盛世,一览大唐之鼎盛!怀着激动的心情同学们前去四川博物院体会了“江山流胜迹,我辈复登临”的历史悠远。紧接着,同学们来到隋唐窑址博物馆一览“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雅致。最后,孩子们来到青羊宫敬仰“明君梦帝先,宝命上齐天”,体会老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意领古今之风采,触寻大唐之情致,细品道观之轻宁!
我是创业家
“我是创业家”课程研学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交子金融博物馆,通过各种展品,了解交子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后世纸币的深远影响。馆内提供了互动体验项目——个性化专属交子设计,使参观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并有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金融历史和文化。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玉林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考察社区商铺情况并完成社区地图制作。返校后学生回到上课教室进行小结,整理资料并完成研学日志。
此次研学活动,使同学们获取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为未来的创业设计带来新的灵感。
公园城市建设与成都生态文明实践研究
“水绿天清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是一千多年前李白描绘的成都景色,如今的成都是否再现了李白笔下的生态美景?成都为重现美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带着这些问题,“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与成都生态文明实践研究”研学小组今天将走进成都大气研究院、成都活水公园、成都万兴垃圾焚烧发电厂三个地方研学探究。
首先,来到了大气研究院,走入采样区,聆听专业人士讲解相关知识;深入实验室,探索大气研究的奥秘;聆听讲座及互动问答,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感知成都大气保护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站,研学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活水公园,感受活水公园净化水的神奇过程,了解成都府南河段水冶理工作的杰出成就。
最后大家参观了成都龙泉万兴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工作人员讲解从科学的角度通晓垃圾发电厂各个设备构成及用途,近距离观察设备的运行。透过城市垃圾产生及处理,让同学们看到了垃圾的利用价值。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以实地考察的形式切身了解和体验到了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和突出成效。
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的同学们来到成都天府绿道开展了一场追逐春天的骑行之旅。本次研学活动以中和湿地作为起点,挑战100公里为目标,最终历时十个小时,43名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完成既定目标。
在骑行过程中,同学们坚定信念、相互鼓励,发现隐藏在城市背后的角角落落,也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勇气与坚持。
挑战成功后,同学们无不分享着自己的欣喜与感悟,这份独属于春夏的热辣滚烫将陪伴同学们面对以后人生的种种挑战!
基于洛带古镇的客家文化研究
伴着暮春的歌声与脚步,我们开启了期待已久的“行走的课堂”。在洛带古镇,我们看到了红彤彤的灯笼一个个可爱地挂在客家围屋上,喜庆的红充盈了这里。走进客家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是客家文化浓厚的蕴味。透过一只只玲珑小巧的碗,一把把农耕器具,我们仿佛穿越古今了解到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博物馆展版的介绍,彰显出他们团结协作、包容内敛的民风习俗。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客家的名人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唐朝宰相张九龄到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无一不是赤胆忠心的时代豪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成为千古绝唱,家喻户晓。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进行了小组讨论,了解地域风情等多个项目,让我们体会颇深。理解到了团体协作,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更了解到了更深层次的客家文化。
聚落发展研究
聚落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人类文明进化和进步的必然产物。“聚落的发展研究”课题组走进成都博物馆和成都规划馆,探索聚落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找寻与人文环境相关的痕迹。
在成都博物馆里,孩子们被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与文化遗址所吸引;在成都规划馆,孩子们感受了成都近些年城市的建设与成都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获益颇多。
人物探“心”——名人偶像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在这个绿草如茵的春天,带着前期已准备就绪的研究课题,我组课程成员们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外出研学活动,亲身走进博物馆开展实地研究,感受文物之美,穿梭古今,与圣人先贤开展跨时空对话。
早上,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杜甫草堂博物馆。林间听风、檐下观云,翠竹红花互相掩映,石碑幽廊古朴深邃。草堂从诗词中来,在研学之旅中与我们相遇。不同的时间、相同的空间,眼前的景色温婉动人。草堂,不仅象征着人们对杜甫的尊崇与怀念,更彰显着成都人的铮铮风骨。
下午,我们来到了四川博物院。在这里,我们跟随讲解员重点了解了四川瓷器的发展演变。精美绝伦的瓷器、巍峨的宫阙和精美的石雕艺术都令同学们驻足围观、流连忘返。
两处参观后,同学们均以小组为单位,在自由活动时间针对本组的研究课题开展了认真的材料收集与整理,所获颇丰。期待看到同学们精彩的研究成果!
探密古蜀文明——三星堆青铜器与汉俑、汉画像砖艺术研究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热土下,珍藏着三千年前人类文明的瑰宝,考古工作者在泥土中发掘历史,沉睡千年的文物“一醒惊天下”。同学们随带队老师,走进“三星堆博物馆”观赏陈列的件件文物,从美术学科角度结合历史、科技等知识对三星堆青铜器等文物进行观察研究,感知古人的智慧和古代蜀民繁荣富足的生活;通过写生触摸古蜀文明,从艺术的角度体会千年古蜀文明的神秘与绚烂,以及天府文化乐观豁达、热烈烂漫的精神传承。
探寻文物中的线与角之美
中国龙窑,依山坡而建,自上而下,如龙似蛇。龙窑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国陶瓷技术的发展,是研究中国古代陶瓷生产技术的重要实物。总的来说,龙窑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标志。
]
探寻古文物中的对称美
“探寻古文物中的对称美”的研学之旅来到了古蜀文化遗迹三星堆博物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对称元素,这种对称不仅体现在文物的形态上,更融入了古蜀人民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充分感受了古蜀人民的文明与智慧。
向世界介绍三星堆
“向世界介绍三星堆”课题组走进了神秘的三星堆博物馆。一步入那庄重而古朴的展厅,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入了古老而深邃的古蜀国。眼前,一件件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文物静静陈列,让人目不暇接。
那根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金杖,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杖上的鱼鸟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传说,与我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那副引人注目的纵目青铜面具,则以其独特的造型向我们传递了古蜀人对“千里眼、顺风耳”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展厅中央,青铜大立人威严地站立着,它不仅是古蜀国精神的象征,更展示了那个时代精湛的铸造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玉垒浮云变古今——探寻古蜀文化之美
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文明的脉络。 “玉垒浮云变古今”课题小组一行4位老师,50位学生,来到了三星堆博物馆,一起探寻古蜀文明的奥秘。
课本上的知识虽全面,但不到实地却始终有些苍白。我们在博物馆,欣赏礼天敬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人鸟合一的面具......还有领队老师专业的讲解,大家畅所欲言地谈论着古蜀文明的奇思妙想。
三千年斗转星移,三千年时空穿越,去仰望、去对话、去学习,唯有亲身走近,方能感受跨越千年的灿烂文明!
穿越千年时空,触摸巴蜀文明
碧水苍山,“穿越千年时空,触摸巴蜀文明”研究组的同学们迈进三苏的故居,去一探藏匿于翠绿深处的文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在一片绿茵中体验版印苏轼的文章,用毛笔细细描画山水于扇子之上。眉山烟雨,叙写苏轼的悲欢离合;一纸一墨,刻画苏轼父子一腹文章;碧绿池塘,翻腾巴蜀文明;古楼栋栋,写尽千年文化。伸出双手去感受曾大展风采,但又淹没于乱世的文人事迹。抬起头去打量曾泛滥于千年之前的古文经典。漫步于三苏祠中,一同寻觅埋藏于古迹深处的文明。
人生何惧失意,同苏轼一起去旅行吧!
“人生何惧失意,同苏轼一起去旅行吧!”课题组前往四川眉山三苏祠,探寻“三苏”足迹。
整个研学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体验折扇绘制与石碑拓印,感受笔墨手足间的典雅。
然后,对三苏进行祭拜仪式,表达对三苏的景仰与敬意、对先贤的怀念。
最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三苏祠,深入了解苏氏家族,以及苏洵、苏轼、苏辙的生平事迹和所获成就。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有名的父子。但是像苏洵、苏轼、苏辙这样能够如此丰满而鲜活地承载我们人生理想的,不多。这是四川眉山,一个人家的小故事,但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手笔。
“词”致敬礼——苏轼IP文创中的文学表达与设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谈及苏轼,令人不禁有万千言语去赞扬、评价他。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的形象都让人心生敬意。孟夏四月,同学们来到三苏旧居,了解三苏的生平事迹,感受三苏诗词的魅力。三苏的家国情怀,如一滴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河,流淌出传承不朽的精神。通过此次的三苏祠研学之旅,七初少年对东坡故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礼赞文化中国。
探索陶瓷艺术中的几何奥秘——轴对称
陶器,历经多年风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称,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追求的庄重、和谐的美学。陶瓷艺术与数学中轴对称的碰撞使研学之旅更具有魅力。在了解了古窑历史和陶品制作工序以后,同学们在师傅的帮助下,把一团毫无形状的红泥变成各种对称的、兼具美观与实用的瓷器。这种发生在真实场景中的体验,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用英语讲故事之揭秘三星堆
“用英语讲故事之揭秘三星堆”课题组前往了广汉三星堆遗址。走进三星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蜀”字,我们也将从这里开始古蜀国探秘之旅。各式各样的文物,既展示了蜀人独特的艺术审美,也将一幅幅古人的生活场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而除了欣赏文物,学习文物背后的知识,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青铜人面具。
“文明永远不会消失,它熔铸在民族流淌的血液当中。”此次三星堆研学,同学们看到了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在空间重叠,知道我们来自何处,明白我们为何珍惜,厚值了家乡情怀,增强了文化自信。远方的呼声渐渐远去,但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究还将继续。
“文明映天府,蜀光照后人”——三星堆文明、宝墩文明探秘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明映天府,蜀光照后人”课题组前往了三星堆博物馆,一起拜访了这位几千岁高龄的“老人”。带着激动与好奇,同学们终于亲眼目睹了青铜神树、金面具、青铜大立人等充满着古蜀先民奇思妙想的文物。青铜器怎么做成的?何为青铜器的“模范”?听着老师的讲解,“模范群伦”的七初人在心中展开了一场古今对话!整个研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交流讨论,近距离观赏和记录各种文物,此次研学时间虽然短暂,大家都收获颇丰。
耕读大地,寻道自然——成都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四月轻盈的脚步,在柔雨中穿行;盈盈笑意中,柳梢绿了,草地渐茵。柔美的气息,给我们带来嫩绿朦胧的遐想。“耕读大地,寻道自然”课题组就在这怡人的季节中来到明月村体验茶文化。在这里,我们体验了采茶制茶的过程,学习了有关春见和猕猴桃的知识。我们在看到了成都农村真实景象的同时,还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苦。
茶香悠远,品味生活的静美,淡淡的苦涩和清新的甘甜交织其中,诉说着生命的丰富与厚重。我们浸润在甘甜中采摘茶叶。到茶室品茗一壶清茶,体验炒茶工艺,屋中氤氲着沁人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
“琼蕊茶,踏青瑶”,望日后明月村能有更好的发展。
蓉城水韵:成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研究
“蓉城水韵:成都水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课题的同学们来到九道堰水无界研学基地。
同学们首先了解了古蜀治水的历史,亲手动手制作了杩槎,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身处新时代,成都的水城关系也一直在变化。如今,成都以“供排净治一体化”、“天府蓝网”为目标,实现水城共兴。
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沱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景观堰、河水净化等。还有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海绵城市研究。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生态瓶。
经过此次研学,同学们更加明白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天府蓝网,绘就公园城市示范区,“山水人城和谐相容”新图景。
建筑物中的数学之旅
“建筑中的数学之旅”课题组来到了同治龙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龙窑窑洞窑温高、产量大是得益于其特殊的建筑结构。同学们看到了最传统最完整的制陶工艺,体验了玩泥巴的乐趣,制作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陶器。
“让文物活起来”探馆vlog——博物馆展示传播的实践与研究
本次行走的课堂第一次外出,“博物馆Vlog”课题组的同学们前往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通过Vlog短片拍摄的影视美术实践方式,从美学的角度在相机中记录下“有形”的器物,了解到“无形”的三星堆的文明与智慧。同学们还通过DIY三星堆青铜面具,展示自己同对神秘古蜀文明的理解与感悟。
人工智能应用的现在与未来
“人工智能应用的现在与未来”七年级课题组师生来到形似“星云状”的成都科幻馆,穿越过“时空隧道”,走出“火山口”,体验了飞行器奇遇记、机甲大师、3D打印、三体有声画廊等诸多项目,在现实世界与科学幻想中畅游科技的智能,感受未来太空的奇幻。
探究古代体育
射箭、马术、养生、足球、高尔夫……这些运动是否是从近现代才从西方开始流行?事实上,古代中国早在成百上千年前就已经展开了类似的运动。在四川省博物馆中,同学们在讲解老师带领下,以文物为实证,辅以图文及多媒体技术,挖掘中华古代体育之源,同时,在古代体育项目的体验中,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充分体验和解析古代体育之礼、武、戏、力、艺所体现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一展中华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华夏民族千帆竞发、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大熊猫种群复壮之路
“大熊猫种群的复壮之路”课题组前往成都熊猫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基地内的大熊猫饲养、繁育中心和保护区域,了解了大熊猫的习性、生存环境、历史和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家通过观察、请教专业人员、实践等方式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成果梳理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走进博物馆,“漫画”人物,“慢话”文物
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对文坛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漫画’人物,‘慢话’文物”课题组,选择了三苏祠作为研学地点,收获颇丰。同学们绘画了纸扇,制作了香囊,也体验了“拓片”,探寻了三苏祠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了三苏的家风文化,三苏的诗词歌赋,以及三苏的家庭建造。同学们积极学习,认真笔记,大半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大家都沉浸在三苏浓郁的文化中。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了三苏的人生,领悟了他们的豁达与坚强以及他们对诗词歌赋的热爱,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揭秘水上运动
“揭秘水上运动”课题的同学们来到了四川水上运动中心,参观了赛艇皮划艇省队的生活训练环境,近距离了解了省队运动员的日常训练。顶着烈日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们,充分展示了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真谛。黝黑的皮肤让大家深受震撼,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坚定了更加努力的决心。后来同学们参与了陆上训练和专业的水上训练,这种体验难能可贵,意义非凡。
八年级都江堰-青城山课程
大熊猫生存现状及繁殖方式对比研究
作家席慕蓉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接触过自然,没有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就没办法教他美。”生命的力量在脚下,行走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是一次快乐的出行,更是一节行走的学习课堂。
我校大熊猫生存现状及繁殖方式对比研究研学小组前往中国卧龙大熊猫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习性、生存环境。上午,同学们在园区内仔细观察大熊猫并进行影像资料的记录。下午,大家在熊猫博物馆内认真参观研究,仔细聆听讲解。大家通过观察、请教专业人员、搜集资料等方式进行了研究,为下一阶段的成果梳理与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场与大熊猫的亲密接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物知识,更激发了我们对生态保护的热忱,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
拜水都江堰,探寻水文化——让世界了解都江堰
走过颠簸的路途,按捺兴奋的情绪,我们来到了都江堰。谈笑间,在光影蹁跹中寻访古迹,在葱茏草木中聆听历史。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古人匠心传千古;深淘滩、低作堰,世代守护润天府。一天的研学之旅,体验两千年的文明沉淀。都江堰是中国的骄傲,都江堰亦是世界的奇迹。
从革命足迹感红色青春
“从革命足迹感红色青春”课题组来到了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同学们怀着敬意参观纪念馆,了解军民同心抗战的动人故事。走出展馆,沿着红军的足迹,我们重走了2.5公里的长征路,用双脚感悟团结与坚韧的革命精魄。
都江堰对联及碑刻研究
拜水都江堰,觅文碑联刻。M6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都江堰对联及碑刻研究”行走课堂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都江堰的研学之旅。驻南桥,访楼观,登山庙,过旧街;诵楹联,拓碑刻,叹岁月悠悠,敬文脉弥长。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会把这些对联及碑刻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都江堰桥文化研究
“都江堰桥文化研究”小组活动以都江堰的桥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全面了解都江堰桥梁的历史、构造、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们在导师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沿途的修缮过都江堰的名人石像。随后,经过一索桥,来到宝瓶口和离堆。中午休息毕,再来到鱼嘴参观听讲解。最后,在庞大的人流中,走过了安澜索桥。各个研究小组通过拍摄照片、记录数据、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水利建设的应用研究
为了深入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独特魅力和其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水利建设的应用”研究小组前往都江堰开展实地研究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构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实地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根据各自所选的课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观察、测量和分析。他们仔细观察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关键部位,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独特之处。
都江堰灌区水质变化分析与水质保护策略研究
“都江堰灌区水质变化分析与水质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的同学们到达都江堰,了解建造历史,进行取水工程,当场进行实验调查。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实地讲解中,感受都江堰的千年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治水智慧。通过使用自制取水器,同学们成功从都江堰上游提取水样,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水质检测分析。
随后,同学们抵达金牛生态环境局,在监测站李站长的热情介绍与带领下,近距离接触了先进的环保设施,详细学习了解水质、空气和噪声自动站的工作原理及运维情况,对于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此次行走的课堂中,同学们不仅实地了解了都江堰的文化内涵和治水智慧,更锻炼了水质检测的基本技能,并且对现代环保设施和技术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后续,同学们还将继续对都江堰下游水进行水质研究,在上下游水质的对比分析中,形成完善的水质保护策略。
人工智能应用的现在与未来
在都江堰的研学之旅中,同学们在专业导游和课题辅导老师的悉心引领下,开启了一段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上午,大家参观了都江堰的壮丽景点,领略了古人治水智慧的结晶。下午,同学们分组合作,亲手制作都江堰沙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魅力。整个过程中,老师们耐心讲解,同学们积极互动,热烈讨论,一天的时光在知识的海洋中悄然流逝。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大家带来了难忘的研学体验。
武术兵道
为提升学校人文行程研学课堂交流品质,提高我校师生对行程研学延续的教育素养,在4月12日,M6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武术兵道队与重庆第十一中学武术队共同开展了以“拳中礼 武之德”为研究主题的武术交流活动。
在会议室里,重庆第十一中学校总教练颜飞飞详细讲解了原武术队从创建到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同时,两校就如何提高教练员日常训练、教学水平、常规工作管理以及运动员的培养和输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下午二十多名运动员进行了热烈精彩的武术表演。喝彩声、加油呐喊声,在训练馆里此起彼伏。每一次精彩的出拳、踢腿、摔法都赢得了阵阵欢呼。此次交流活动既共享了实战经验,又展示了队员平时的训练成果,进一步带动了两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一步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流结束后,双方队员同样认真地做了总结,积极呈现了“精武艺,铸武魂,重武德”的精神!
用数学的方法间接测量古建筑的高度
山,是大地亘古不变的褶皱;水,是大地上万年不息的脉搏。而这里是山水汇聚之地——都江堰。
这里被青山绿水所环绕,薄云似雾,忽疾忽徐行向青黛的天际。我们也有幸来此参观了宝瓶口、飞沙堰、鱼嘴三大主体工程。随后我们开始测量所选古建筑物。课题组用相似三角形测量法,成功测出古建筑高度。
也许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看着那千姿百态的山石,波光粼粼的江面;以及那云雾缭绕的山巅,不禁停下脚步。
江育锦城,水润天府
“江育锦城,水润天府“课题组全体成员赴浣花溪公园开展第一次外出研学。漫步小桥流水溪边,同学们实地感受到了滨水景观的魅力,大家纷纷针对各自的课程开展了实地探究和访谈调研,实地体会了滨水景观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作用。
中国智慧——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点传承与创新
八年级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点传承与创新研究小组以“中国传统建筑色彩搭配”与“中国传统建筑斗拱应用”为研究目标,展开了都江堰研学之旅。在研学途中,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实地考察了都江堰的灵岩寺与二王庙。他们结合先前的文献调查,详细观察和记录了这两处建筑的风格特征、细节构造、部件设计和纹饰艺术。虽然路途崎岖,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减。课后,同学们收获满满,对完成课题信心十足。
访旧巷古镇,品天府风韵——都江堰古镇民俗文化研究及线下、线上推广
“都江堰古镇民俗文化研究及线下推广”和“都江堰古镇民俗文化研究及线上推广”两个课题来到了街子古镇,参观了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朝阳村字库,并在此处进行研究和学习。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古代崇州人对文化的热爱。在瑞龙桥打卡拍照后,同学们便分小组在古镇进行探索和研究,体会当地文化与特色。
下午,同学们启程到陶巴巴农场。在这里,通过老年艺人精彩的讲解和示范,同学们了解并体验了中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也体会到手艺人的不容易。相信通过这次活动,会有更多同学愿意去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用“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方法间接测量古建筑的高度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同学们前往了都江堰景区进行研学,先参观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宝瓶口、飞沙堰、鱼嘴,然后在景区内选取著名的古建筑,小组分工合作展开测量、绘图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成长。
建筑之美与黄金比例
“建筑之美与黄金比例”小组的30位同学来到了都江堰景区,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使用皮尺、标杆等工具,对古建筑进行了数据测量,并利用相似、全等相关知识,解决了直接测量无法达到某高度的问题,再利用所采集的数据,分析了建筑中满足黄金比例的长方形、三角形,同学们感受了浓浓的数学文化,也收获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践。
让世界听我说之对话都江堰
行走在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之间,同学们展开了“如何向世界展示都江堰文化”的讨论。各个小组确定自己想要深入研究的主题后,开始分工以各种形式探寻都江堰的文化。无论是民俗文化,还是水利文创,同学们在一天的研学后都对如何让世界看见都江堰有了新的思考。
都江堰安澜索桥的设计与结构研究
物理研究组来到都江堰,了解了都江堰的历史,明确了都江堰治水工程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同学们走过安澜桥,领略跨越千年的文明,结合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安澜索桥的结构、修缮维护的历史,感受了其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智慧。最后,同学们制作了安澜桥的模型,本次行旅收获颇多。
都江堰与天府农耕文明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承载着古老智慧与千年传奇,自古以来便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出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孕育出了独属于此的天府农耕文明。本次行走的课堂外出研学,老师带着同学们亲临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实地观看游览、聆听导游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在领略、慨叹古人治水智慧之余,更是为之后探索天府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辉煌巨变”--以改革开放后的成都为例
历史组的同学们聚焦“辉煌巨变”课题,参观了辉煌巨变展馆,知青馆,奋斗与辉煌展馆三大展馆。展馆内庄严而激动人心的氛围,把大家带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各种珍贵的文物和照片,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从建国初期的民生凋敝到现代的科技繁荣,从封闭自守到开放包容,每一步变迁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汗水。同学们围绕在展品前,聆听讲解,低头沉思;或点头赞同,发出惊叹之声。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也表现出对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自豪和骄傲。这次主题研学,让大家对新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期待。
人工智能应用的现在与未来
八年级人工智能课题组的同学们来到都江堰,从整体上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如宝瓶口建造原理—热胀冷缩、飞沙堰的离心沉泥沙、鱼嘴的四六分原则等,古人的智慧于今天仍然十分令人惊叹。在自由活动期间,各小组同学在景区内分别寻找小组课题所需的素材与灵感,探索了二王庙、安澜索桥等,圆满完成了本次外出研学。
中国古建筑美学研究
为进行中国古建筑美学课题研究,同学们前往都江堰灵岩寺和二王庙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前期的准备,各小组有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在实地考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拍照留存以便于进一步研究。通过此次的实地考察,课题小组充分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丰富多彩,并且对中国古建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也为后续的调查研究做了铺垫。
数学竞赛班
本次“行走的课堂”活动,竞赛班小组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研学之旅。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现实,参观了成都七中林荫校区、四川省博物院以及四川大学,亲身感受了名校风采、领略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并体验了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同学们在行走中收获成长,在体验中激发热情。
非遗里的中国 走进四川
管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组成的“非遗里的中国—走进四川”课题组。深入了解青城山的道教文化、音乐传统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传说。在山顶,大家参与了步道徒步,访问了古老的道观,学习了青城山的宗教历史和文化背景。体验到了青城山独特的道教音乐,感受这种艺术形式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这次研学旅行不仅让大家对青城山的美丽景色留下深刻印象,也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哲学。我们鼓励大家将这次旅行的学习和体验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发展个人兴趣。
“知无穷尽,行无止境”,这是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未来,同学们将继续以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不断前行,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版权所有:M6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